睡不著—不要再誤用酒精、安眠藥和興奮劑!淺談《清醒時的晝夜節律障礙》(上)
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(delayed sleep-phase syndrome/ delayed sleep–wake phase disorder, 簡稱DSPS或DSPD)是一種慢性睡眠紊亂,患者的晝夜節律(生物時鐘)相較於大眾和社會普遍規範的節律出現延遲。這種紊亂會影響到睡眠時間、警覺性、核心體溫、荷爾蒙的周期等等。睡眠節律紊亂的患者常會誤用酒精、安眠藥和興奮劑來協助睡眠,這是極大的錯誤。
睡眠節律紊亂包括以下表現:
1. 時差型睡眠節律紊亂(時差障礙)
是由於時區改變所引起的睡眠障礙,一般是在短時間內跨越2個以上的時區所引起。向東旅行(睡眠週期提前)比向西旅行(睡眠週期延後)引起的症狀更加嚴重。向東旅行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由加州飛往紐約。
如果做得到,旅行者最好在啟程前逐漸改變他們的睡眠週期,使其接近於目的地的情況,並且在到達後白天儘量暴露於陽光下(尤其在早晨),入睡前提前處於黑暗。
生物節律恢復後,症狀可在幾天後解除,但一些患者中,如老年人,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內才能緩解。
光線的變化是調整晝夜節律的最重要因素,讓病人在期望的起床時間暴露在強光下(5,000~10,000 Lux強度的陽光或人工照明)有助於睡前體內的褪黑素濃度升高。
2. 輪班型睡眠節律紊亂(夜班障礙)
症狀的嚴重程度來自於:
換班頻率、每次改變的幅度、連續工作兩晚的天數、輪班的時間長短、睡眠時間逆時針變化(提前睡眠)的頻率
固定班次工作(即全職夜班或晚班)在生物學上是可取的;輪班應順時針進行(即日班到晚班再到夜班)。然而,即使是固定的輪班也會給工作者帶來麻煩,因為白天的吵雜與光線會影響睡眠的質量,且參加社會或家庭活動會減少其白天睡眠時間。
輪班工作者在保持清醒時應儘量地讓自己暴露於光線中(陽光或夜班中的人工照明),而在白天睡覺時則應儘量保持房間的黑暗與安靜。早上回家時戴上太陽眼鏡對睡眠預期也有幫助。眼罩和白噪音裝置都有用。
(待續)
☆☆睡眠障礙有七大類,若想進一步了解睡眠問題,歡迎與獲有美國賓大醫學院睡眠醫療認證的醫師為您諮詢分析,協助您夜夜好享睡喔!